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「基礎法學之理論與方法:法律與社會群組」
Seminar on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undamental Legal Study: Law and Society 
開課學期
102-2 
授課對象
法律學院  法律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昭如 
課號
LAW7476 
課程識別碼
A21 M98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法研1 
備註
基礎法學組一年級須先修畢「基礎法學之理論與方法:理論群組」專題研究(A21 M9870)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4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22LAW747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The judge conducted the trial in a professional manner.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defense made their arguments. The juries were properly instructed that in a case such as this reasonable doubt was relevant, and they rendered a verdict. And once the jury has spoken, that's how our system works. But I did want to just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context and how people have responded to it and how people are feeling... I think it’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is looking at this issue through a set of experiences and a history that doesn’t go away.
Barack Obama
July 19, 2013

黑人少年Trayvon Martin在一個下雨的夜晚被白人巡守隊員George Zimmerman誤認為竊賊而射殺身亡。案件的陪審團幾乎全為白人,無一黑人。Zimmerman被判無罪的新聞震撼全美,群眾示威四起,抗議這又是一宗合法的種族歧視殺人案件。身為第一個黑人總統,也是法律人的Obama史無前例地無預示出現在白宮記者室,發表了上述的演說。法律制度的運作(指示陪審團、「不退讓法」(stand your ground law)的規定與意義...)是法學教育必要學習的內容。然而,這顯然不夠。Obama提醒,如果要瞭解這個事件的(法律與社會)意義,不能不瞭解脈絡(context)。什麼是脈絡?(他沒有直接說出口的)脈絡是:歷史與當代的種族主義(racism),也就是具體化為個人與集體經驗的美國的種族歧視歷史、現今活生生存在於美國社會中的種族不正義。單僅具備不退讓法的「法釋義學」知識、瞭解挑選與指示陪審團的規則是不夠的,這不足以讓我們認識法律塑造並反映種族主義的歷史與當代角色,也無法讓我們思考正義和不正義的形貌。我們必須在理論上熟悉正義的各種理論,在經驗上掌握歷史與社會的動態,並且在理論與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連結,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,並回應之。因為瞭解脈絡,所以在Obama在演說的後半提出的思考中,就有兩點是法律制度可以如何回應,這包括反對種族貌相(racial profiling)的立法,以及檢討「不退讓法」。
基礎法學(以下簡稱基法)正是這樣的一門學術領域。它與法釋義學的關係並非互斥,而是相互豐富。基法的範圍很廣,通常主要包括法理學、法律史、法社會學、法律經濟分析等,晚近更包括各種廣泛的law and …等研究領域(如:法律與文學)。有鑑於大學部的基法課程的不足與推廣基法知識的必要,基法組開設「基礎法學的理論與方法:理論群組」以及「基礎法學的理論與方法:法律與社會群組」,各兩學分的兩門課。「理論群組」課程主要包括法理學、法學方法論、當代政治理論、人權理論、女性主義法學等領域。「法律與社會群組」則為經驗研究課程,主要包含主要包含法律史(法律史與實證法制度、西方法治思想史、批判與女性主義法律史等)、法律經濟分析、法社會學(理論與經驗研究)等領域。
本課程將以一學期的時間(2學分),給予修課同學基礎法學領域在「法律與社會」群組方面的基本訓練。這是基礎法學組的必修課,但當然也非常歡迎法研所其他組的同學以及其他研究所同學的修習,沒有任何其他條件。
 

課程目標
1. 讓同學擁有各個基礎法學重要領域的基本知識。未來不論寫哪一方向的論文,其基本知識不會偏廢。
2. 基本知識:各領域的基本概念、觀念、理論、方法、文獻、資料、主要爭議問題、傳統與新興研究領域等。
3. 讓同學比較清楚可以選擇哪些領域來深入研究與撰寫論文。
4. 訓練同學寫作學術論文的基本方式與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進行中,未經授課教師同意或有緊急情事,不得使用任何電子設備(如手機、電腦、平版電腦)
2. 預先閱讀每週之指定閱讀文獻,並參與課堂討論。至少發言四次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見每週進度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成績 
20% 
 
2. 
期中作業、期中與期末考試 
8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9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2/26  法律史研究方法論:概說(王泰升) 
第3週
3/05  法律史研究方法論:台灣法律史基礎知識(王泰升) 
第4週
3/12  法律史研究方法論:例示與結語(王泰升) 
第5週
3/19  西方法律思想史-法治理念的歷史考察(一)(莊世同)* Brian Tamanaha (2004), On the Rule of Law: History, Politics, Theory,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hs. 1-2 
第6週
3/26  西方法律思想史-法治理念的歷史考察(二)(莊世同)
* Brian Tamanaha (2004), On the Rule of Law: History, Politics, Theory,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hs.3 
第7週
4/02  春假 
第8週
4/09  美國法律史:批判觀點(陳昭如)
* Robert Gordon, Critical Legal Histories, 36 Stanford Law Review 57 (1984)
 
第9週
4/16  女性主義法律史(陳昭如)
* Chen, Chao-ju (2013), Producing Lack as Tradition: A feminist critique of legal Orientalism in colonial Taiwan, 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, Vol.1, No.2: 186-210.
* 陳昭如(2010),大法官解釋中的歷史與傳統──女性主義觀點的批判,中研院法學期刊,7期,頁81-140。
* 陳昭如(2008),抗拒失憶:女性主義法律史的理論與方法初探,收於:王鵬翔編,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第一輯,頁175-213,台北: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。
 
第10週
4/23  期中考試 
第11週
4/30  寇斯定理(簡資修)
*〈科斯經濟學的法學意義〉
* "Reuniting Is and Ought in Empirical Legal Scholarship”
 
第12週
5/07  私法自治(簡資修)
*〈物權外部性問題〉
*〈過失責任作為私法自治之原則〉 
第13週
5/14  憲法之治(簡資修)
* "Society and Democracy”
* “Adam Smith as Inspiration”
 
第14週
5/21  法社會學理論(一)(顏厥安) 
第15週
5/28  法社會學理論(二)(顏厥安) 
第16週
6/04  法意識與社會調查(陳昭如)
* Austin Sarat, “Legal Effectiveness and Social Studies of Law: On the Unfortunate Persistence of a Research Tradition,”IX Legal Studies Forum 23 (1985)
* Susan S. Silbey, “After Legal Consciousness,”1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323 (2005)
 
第17週
6/11  法律動員(陳昭如)
* Michael McCann, “Law and Social Movements: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,” 2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17 (2006)
* 陳昭如(出版中),父姓的常規,母姓的權利:子女姓氏修法運動的法社會學考察,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。